365bet足球比|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科技局/计划总结

2018年科技工作要点

【字体:  

发布时间: 2018-01-24      来源:     作者:尤红兵     


2018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为抓手,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全市科技工作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跻身百强”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

1、全力打造创新特色园区严格按照《钟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建设钟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照《钟祥农产品加工科技园区建设方案》,认真抓好省级农产品加工科技园区建设;着力将数控机床产业园打造成为集生产、生活、科研、教育、卫生、娱乐于一体的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

2、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基地。支持高新区、大柴湖开发区、胡集开发区、各重资产建设产业园区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在科技资源密集区域集中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体系。围绕省产业链规划,组织并争取更多的企业和基地进入产业链,并成为省级产业示范企业和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做好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化基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省、荆门市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着力培育壮大有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精细磷化工、长寿健康食品产业、柴湖光电产业、大连机床产业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

3、全力打造自主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计划、创新型企业成长行动计划,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继续抓好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建设,选择一批符合申报条件、成长性能好、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进行培育,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力争今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科技创业企业20家;积极做好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的登记备案工作,力争全年有10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确保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3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7%

二、着力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4、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扶持。及时关注科技部网站和省科技厅网站关于项目申报的通知,认真领会《项目申报指南》,把握和对照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和所需条件,有的放矢的去申报,确保项目申报的成活率。特别要在争取重大重点项目上下工夫,重点关注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和省支撑计划项目。同时要考虑企业自身条件,兼顾申报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科技平台建设项目和对外科技合作项目,做到抓大不放小,确保每年争取科技项目10个,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以上。

5、积极争取增加财政科技投入。争取市财政投入的科技研发资金逐年有所增加,科技经费支出占本级一般支出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改革市级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与国家和省科技项目接轨,在专项用于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等公共科技活动的同时,对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的企业和单位予以重点倾斜,调动企业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资金的积极性。

6、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整合财政资源,设立市级创新引导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研发机构及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激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的暂行办法》和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8%。

三、着力开展政产学研合作

7、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结合主导产业创新需求和基础条件,积极培育更多的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推动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业研究院,着力打造“大型企业有院士专家工作站或研发中心、规上企业有合作科研院所、小微企业有指导专家”的技术支撑体系,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家。服务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立更多的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8、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认真落实省关于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黄金十条”、“专利八条”政策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招商引资推动创新发展十项政策清单”等系列优惠政策,继续精心组织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力争全市完成科技成果转化数量16项,成果转化经济效益5亿元,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亿元。

9、加快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尝试建立以骨干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单位支撑和有关部门参与的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集聚优势资源联合开展技术难题攻关,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四、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建设

10、抓专利数量质量提升。加大专利补贴落实力度,将资助的标准和重点转移到发明专利上来,通过开展送红包、送政策、送服务的“三送”活动,组织实施规模企业“专利扫零工程”,充分调动全市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我市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力争全市申请专利总量达660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55件,专利授权总量达3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5件。

11、抓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继续开展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工作,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协作机制,搭建融资平台,引导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实现市场价值,搞活知识产权运营市场,推动企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同时,要积极培育专利示范企业,走技术专利化、专利产业化发展道路。

12、抓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积极推进我市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打防结合,以民生领域、商品批发市场及大型商场为重点,每年联合公安、工商、质监、工信等部门,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专利侵权和假冒伪劣产品。

五、着力加强防震减灾工作

13、扎实做好监测预报工作严格台站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市、县地震台站、信息节点运行管理办法》,加强地震监测值班,严格落实信息节点值班制度,做好台站观测环境的日常巡查,确保运行正常和信息畅通。加强宏观点管理工作,坚持每月1-2次宏观点现场巡查和工作指导,督促宏观点日志记录的正常开展,及时上报异常信息。

14、着力提高震害防御水平。创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方式。继续做好“5·12”、“7·28”重要时间节点的科普宣传工作,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利用信息网络建立防震减灾法律和科普宣传平台,提高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在公众中的知晓率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宣传的实际效果。建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加强抗震设防行政执法监管力度,联合人大、法制办、城建部门开展抗震设防执法检查,提高公众参与与抗震设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城乡建设综合防御能力。

15、强化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开展学校、企业、大型公共场所等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工作,在“5·12”、“7·28”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学校、社区、企业、机关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培训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示范社区、示范企业和宏观抗震设防示范村、示范户创建工作,通过示范创建的辐射作用,提高公众的抗震设防意识,增强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六、着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16、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深入实施“科技行政服务能力大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全市科技系统干部职工的战略谋划、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政策咨询、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科技金融对接、科技项目管理等六项服务能力,确保全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多渠道宣传科技政策,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农技110、科普宣传日、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宣传科技政策,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要多形式举办科技培训,与农业、水产、畜牧、农机等有关部门配合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组织企业开展科技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利申请等业务培训,提升企业的创新创业能力。

17、加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各项规定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依法廉洁行政,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计划、科技奖励、项目申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管理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整改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坚持零容忍惩治腐败,打造“廉洁科技”。

18、统筹兼顾抓好其它工作。扎实开展科技考核。各部门要通力协作,精心组织,认真准备,力争全省科技创新考评再进20强;要将科技考核指标进行分解,纳入市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强化工作责任,确保省、荆门市下达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切实抓好精准扶贫脱贫工作。要进一步入户调查,摸清贫困户基本信息,有针对性地制订脱贫措施,通过产业带动、创新推动、人才联动等方式,引导贫困户精准脱贫。统筹兼顾抓好招商引资、建议提案办理等市委、市政府阶段性中心工作和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密、信访维稳、安全生产、依法行政、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等各项综合管理工作,积极争先创优,进一步提升全市科技系统的整体形象。


-- 新闻网站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