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足球比|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长寿镇/规划计划

长寿镇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字体:  

发布时间: 2018-04-11      来源:镇扶贫办     作者:陈锋     



长寿镇版图面积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其中水田5.5万亩,旱地6.5万亩,山林面积8万亩,水域面积2.2万亩。长寿镇地处丘陵地区,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下辖15个行政村及一个街道社区,7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818户,总人口2.7万人,其中各村总户数5565户,各村人口21117人。全镇动态调整后,建档立卡贫困户605户,贫困人口1892人。其中,普门村为省级贫困村75户247人,已脱贫62户213人。全镇2014年脱贫70户257人、2015年脱贫159户509人,2016年脱贫124户406人,2017年脱贫54户183人,2018年预脱贫60户180人,其中普门村整体脱贫出列。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总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提高脱贫攻坚工作实效为导向,按照抓重点、促全面、保脱贫的基本思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坚持政府主导,凝聚社会合力。强化主体责任,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干部结穷亲,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三)坚持精准扶贫,提高脱贫实效。必须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问题,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共同步入小康社会。

(四)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注重开发式扶贫,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志、扶德、扶智,引导贫困群众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转变。

三、目标任务

(一)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按照2019年全面消除贫困的总体安排,到2018年底,全镇剩余贫困人口的80%在2018年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完成180人的减贫目标任务,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持续做好2014年—2017年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工作,兼顾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均衡发展,确保高质量实现脱贫摘帽。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一项以上稳定增收致富产业,或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收入水平超过同期国家扶贫标准;符合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条件的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相应供养保障范围,保障水平超过同期国家确定的扶贫标准;上学难、看病难、安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贫困村脱贫出列。按照“九有”标准,深入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普门村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5万元以上,整体发展水平有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确保2018年整体脱贫出列。

四、工作思路

通过产业发展,提高贫困户收入,使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以上;通过项目支撑,改善生产条件,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逐步完善;通过政策扶持,增强内生动力,使贫困户减负增收和干事创业无后顾之忧;通过爱心帮扶,提振脱贫信心,使帮扶措施和扶持政策有效落实,如期实现脱贫。

五、工作措施

聚焦贫困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以及贫困村退出“九有”指标体系,集中力量、盘活资源、整合资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1、因村因户施策,实现精准扶贫。一是根据建档立卡数据分析每户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结合贫困程度,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计划,细化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让贫困户得到有力扶持,实现增收脱贫。二是因户制宜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用好用活扶贫政策措施,进一步宣传和落实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扶持、民政救助扶贫等惠民政策;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农村低保等民政救助方式兜底保障其基本生活;对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立足资源,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对符合脱贫标准的脱贫户,要帮助其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三是发挥贫困户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哭熬”的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客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2、突出支柱产业,助农长效增收。坚持“长短结合、适度规模、效益优先”原则,引导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确保每个村培育1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参与1个以上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1个以上产业扶贫项目,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 、“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建好新基地、扩大老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兜底对象,通过资金土地入股、村级集体经济分红等形式获得收益,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一是大力推动优质稻产业升级改造。大力推广集中连片耕种和水稻新品种种植,做大做强优质稻产业,稳定提升水稻种植收益依托食安种植专业合作社、春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农人农机合作社扶持带动刘畈、红岭、黄坡、清河、长岗寺、廖湾、普门、五星、朱坡等村发展优质稻,将种植面积扩大到4万亩采取大户示范、订单回购、专家指导、以奖代补等措施打消群众顾虑,引导300户以上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入社联种等形式参与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大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加大对旱地种植模式调整,依托亿睿葛业及中福医药等企业在黄坡、普门、五星、杨畈等村大力推广葛根、药材等种植项目,加快扩大流转面积实现规模化种植,打造特色种植专业村,形成规模效应成立葛根种植合作社,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扩大种植面积达6000亩,采取种苗补贴+订单回购等方式,力争带动贫困户200户以上;依托汤林博发西瓜专业合作社,在汤林、五星、曾坡、张岗等核心村建立3.5万亩瓜棉套种模式基地,力争吸纳带动100户以上;三是大力发展传统养殖业。朱坡、五星、长寿、杨畈等村依托华隆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山林优质土鸡,力争吸纳贫困户100户以上;在汪湾、五星、朱坡、黄坡、杨畈等村依托生猪养殖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四是大力推进生态扶贫。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业发展、深化林业改革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依托林地资源优势,在普门村、红岭村、曾坡村发展油茶、泉水柑等特色林业产业,林下套种紫薯、花生等作物,采取短长期结合的方式,推动发展林下经济致富,推动林地经营权参与融资、流转或入股,引导贫困户发展家庭农庄、农家乐等产业脱贫,实现稳定增收。力推动能人引领扶贫。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发展小型企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种养基地等,推动“一村一品”建设,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加大对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力度,调动创业就业激情,推进农村产业发展;鼓励支持村干部带头参与、党员积极参与、非贫困户主动参与、贫困户全面参与,共同发展产业。

3、落实扶贫政策,完善保障机制。一是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完善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机制,为患慢性病的贫困户提供家庭医生上门一对一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进村入户;开展健康知识宣传,落实“预防+救治”责任,力争让农村贫困人口少生病、不生病。推进村级标准卫生室建设,配备完善医疗设备、医疗药品以及村医,提升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加大贫困人口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及社会救助力度,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二是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教育扶贫各项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不让一个困境儿童因贫穷而失学或辍学。三是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尊重群众意愿,对贫困户危房改造到位,全面彻底解决现阶段贫困户住房不安全问题,确保贫困户100%住房安全。教育引导贫困户搞好家庭卫生,让群众住上安全房、干净整洁房。四是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按照“应扶尽扶,应保尽保”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和特困群众供养保障范围,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两无”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确保保障兜底对象稳定实现“两不愁”;坚持应救尽救原则,将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加大对突发重特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各类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力度。对给予临时救助金、实物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救助对象,积极提供转介服务,实行政府救助、慈善救助、家庭自救相结合,保障困难家庭对象与个人对象基本生活。五是落实创业就业政策。按照“精准扶贫、就业先行、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理念,坚持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能人创业带动就业“四轮齐驱”,不断提高贫困户的就业率。通过“春风行动”“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活动,提升群众就业技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技、家政服务、烹饪、鞋服生产、农村电商、导游等职业培训等,积极引导务工就业,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确保转移贫困户就业300人以上;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重点在公路养护、农村保洁、治安巡逻、山林防护等领域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

4、整合项目资源,实施精准帮扶。一是吃透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跟踪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完善扶贫规划,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最大限度地优惠政策。二是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加强道路交通、水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增强驻村帮扶干部责任,细化帮扶任务,创新帮扶形式,为群众选路子、上项目、教技术、筹资金、供信息,变“输血”为“造血”,确保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 新闻网站 --

-- 友情链接 --